王羲之20米巨帖现身香港!足有60幅罕见手稿,再现最纯正的魏晋笔法

学习书法,除了观察细节,深入参透,保障每个笔画正确、精到,系统且完善的掌握古法,也是极其重要的,就像“书圣”王羲之,由于魏晋没有高桌,推崇“尚韵”之风,他的书法作品,大多即兴而写,篇幅简短。

图片

从艺术层面看,这一类作品的意蕴自然,笔画连贯畅通,精妙至极,不过我们学习时,需要不断找帖,费时费神,正因如此,古代书家,特别是唐人,编撰数件巨幅法帖,例如《圣教序》、《半截碑》等

图片

其中最高妙的一幅,就是“南唐后主”李煜,亲自监制的《澄清堂帖》,与上述《圣教序》等不同,它并非选字,重排章法,而是找出整幅的短篇作品,直接组合一部长卷。

图片

这种编排方式,把王羲之的气韵、构势方法等,全部保留,可学得自然、正统的笔法和艺术风韵,而且皇家工程,李煜也参与编制,必然精细,不仅参考《圣教序》《半截碑》《十七帖》等,在精华之中汲取精华。

图片

同时筛选、鉴别民间“王书”,还有内府真迹,找出最高超的60幅罕见手稿,总长近20米,笔笔巧夺天工,由心迹而发,再现最纯正的魏晋笔法,就像《乐著帖》的“里”字,中锋运笔,起笔遁入,劲力透入纸背。

图片

随着笔画变幻、弯折,笔锋随之改变,转折时用侧锋或尖峰,方圆尽备,刚柔共存,流逸而不乏遒劲,这种变化性、动态感,与结体、章法也呼应,彼此穿插交错,欹正相生,不断摆动起伏,极具妙趣和艺术感

图片

这幅《澄清堂帖》每一幅作品,均是真实可考,古往今来,一直深得推崇和珍视,赵匡胤攻打南唐,见其深感精悍,带回奉为“传家宝”,后来编撰《淳化阁帖》,还曾参考此作。

图片

当然并非全部囊括其中,此卷个别作品,《淳化阁帖》也没有,可惜墨稿失传,南宋施宿拓印,制作精善、完整的拓本,字字高清,甚至石花和微小痕迹,均清晰而可见。

图片

王文治、翁方纲、何绍基、吴昌硕,曾珍藏过,赞不绝口,并无模糊、僵化等问题,与真迹相差无几,可学得精准、完备的古人笔法,此帖目前藏于香港中文大学,入选“北山十宝”之一。

图片

清代王文治称赞:“右军草书一册,当是淳化阁所摹,毫芒飞动,使转纵横,晋人神韵,赖此以传。《大观》虽工致过之,精气弗及也。此种宋刻宋拓之右军书,真世间稀有之宝”,此作之标准,之精悍,值得必备一幅。

图片

而今,我们对《澄清堂帖》,进行高清复刻,全文加注释,并推出2种产品,满足不同老师的需求,第一个链接,乃是印刷品,当然我们的印刷品,字迹也颇为清晰,毫不模糊,内容只有正文,无题签和卷尾题跋

第二个链接,则是手工经折装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进行1:1还原,装裱精细,包含题签和卷尾题跋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